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成立於1956年,初時名為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為本地村民提供牲畜和農業援助。選擇這片已受侵蝕和荒蕪的土地的原因,是看中了此山谷中流水不斷的溪流,全年為人類、牲畜和農作物提供足夠水源。事實上,香港大部分地區的森林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遭到砍伐,而當時剛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令環境進一步受破壞,令較早期於貧瘠山坡上的植樹(大多是外來樹種)努力化為泡影。但隨著本港逐漸發展繁榮 ,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必需採取綜合的土地管理方法,以平衡農業和畜牧業生產與自然的復育和保護。
到了1990年代初,全球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意識首次引起主流關注,由此奠定一個健康、生態平衡的基礎,是為人類提供清潔空氣和水資源的重要一步。於是我們決定將嘉道理農業輔助會位於林村的實驗農場轉型,改為採用植物園管理方針,致力於自然保護;同時將場地大部分山坡劃為自然保護區,允許自然自行恢復,從而令動植物生命及其相互作用得以回復。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於1995年成立,這些基本理念至今仍指引著我們對山坡的管理。

通過協調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在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完整性之間找到平衡,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最大挑戰,而人類是否能在地球上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能否成功實現這一目標。
如今,本園的山坡正展示如何通過在自然環境中融合沉浸式的植物展示、主題花園、動物元素、永續農業示範和教育體驗,實現了此平衡。本園的自然保護區主要由年輕的次生林組成,正在進行持續的復育和提升工作,以確保長期的水源供應、對極端氣候和天氣變化的適應力,並為無數動植物提供居住生境。從一開始,我們知道重新開墾荒蕪山坡必須採取實驗性質,並且需透過「邊做邊學」的方法,同時將所學經驗與社會大眾分享也非常重要。
在這願景的指導下,本園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去管理我們的山丘。深入了解原生植物物種及生態群落,是我們復育森林的基礎。為方便我們進行此工作,本園設立詳細的土地管理計劃推動,計劃內容包含分區土地使用地圖,明確標示整個園區目前及預期的植被覆蓋情況。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前往香港偏遠地區尋找目標物種的種子,這些種子將成為我們在山坡上進行遷地保育的元素,我們亦改善土壤質素,以發揮應有作用。因此,於本園苗圃中孕育的幼苗為本園的工作及森林的恢復能力,帶來希望和改變。
本園相信,通過協調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能把大自然的平靜,帶到伸手可及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