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蛇的一生中,牠的表皮與鱗片會多次蛻去,這是修復磨損部位及成長的自然過程。每一塊脫落的蛇皮都是獨一無二的,象徵着邁向健康成長的新階段。同時,中國傳統中「百家被」寓意為新生兒送上平安、健康成長的祝福。因此,本園希望結合這一文化意涵,並與蛇類的成長特性相呼應,邀請了本地中小學生以新年換舊衣的習俗為背景,將衣物轉化為藝術品,創作出名為「百家蛇布」(Hundred Families Snake Patchwork)的作品。
本園邀請了藝術家郝立仁,自 2024 年 10 月起,帶領來自四所中小學(秀茂坪天主教小學、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聖保羅書院、德愛中學)的學生及本園職員,將園內的馬藍用作天然染料,以不再合身的舊衣為材料進行創作,將每片獨一無二的「蛇布」拼接成四種不同品種的蛇類,為成長的過程和破碎的片段賦予新的生命與意義。透過這一參與式的藝術創作,我們不僅匯集大家的創作和努力,更藉此結合生態教育,反思我們對蛇的認知是否正確,重新理解蛇與我們之間的密切關係。同時,也以四幅「百家蛇布」來祝願並推動蛇類與我們的互惠共生,期望共同追求健康與快樂的願景。
完成的作品將分別展示出本地原生蛇類紫沙蛇、紅脖游蛇、翠青蛇和緬甸蠎蛇的紋色,並搭配模仿的自然生境的布藝,在展覽期間於園區各處展示。我們誠邀您漫遊園區,欣賞這些於林間舞動的「百家蛇布」。
「靈蛇有靠山:人予自然的和諧」展覽及活動一覽:https://bit.ly/41WP1Ow
展區|展品介紹 廣場|紫沙蛇及生境 紫沙蛇為日行性蛇類,身軀呈淺黃褐至灰褐色不等,身上點綴淡白和黃褐色斑點,頭部具特徵性V型印記。牠們常在林間枯葉堆中活動,也會在水源附近的樹上捕食青蛙、蜥蜴,甚至懸吊捕魚。 主要採用茜草科植物及薯莨作為天然染料,這些都是香港原生植物,與香港昔日漁民及客家村落的文化密切相關。作品以菱形拼布模仿紫沙蛇的鱗片紋理,並在製作過程中,以薯莨泥染為布料創造獨特的圖案,體現現代藝術的處理手法。 |
|
白理桃蘭花保育園|紅脖游蛇及生境 紅脖游蛇外形獨特,最明顯特徵是頸部呈紅色,身軀為橄欖綠色並帶有黑斑和黃綠色斑點。這種日行性蛇類在香港相當普遍,常見於水源附近、林間及行山徑,尤其喜歡捕食帶毒性的黑眶蟾蜍。 同樣採用茜草科植物、洋蔥皮及薯莨作為天然染料,活用廚餘之餘亦與本地植物建立連結。特別選用本地野草——埔薑,為作品增添綠色層次。在染製之時亦曾活用不同技法,例如透過扎染顯映出細密如波的鱗片紋理,而泥染亦容讓學生繪寫對蛇的祝福。 |
|
胡挺生先生紀念亭|翠青蛇及生境 翠青蛇是香港最常見的蛇類之一,身軀亮綠、腹部呈黃色,體型纖細不超過1米。這種日行性蛇類喜愛在水邊、泥地和枯葉堆間覓食蚯蚓,其亮綠色外表正好作為林間的天然保護色,讓其免受空中猛禽捕食。 除了從廚餘洋蔥皮中萃取淡黃色,以及用埔薑為布料染上淡綠色外,還特別選用綠色舊衣布料,為蛇布增添層次。另外,特別運用薯莨泥染技法製作靈動的蛇眼,自然呈現出深邃的神韻。 |
|
明薈|緬甸蠎及其生境 緬甸蠎是香港最大型的蛇種,全身佈滿標誌性褐色斑紋,遍布本港各處的草地、樹林和紅樹林。成年緬甸蠎是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以鳥類和哺乳類為食,獵物大小由老鼠以至野豬皆有。 除了採用洋蔥皮及薯莨泥染等天然染料為蛇布增色外,布藝上那些抽象紋樣、秀麗字樣,顯示出學生們對蛇類的認識及祝福。除此之外,學生們亦積極參與縫紉及拼接工作,在一針一線間展現耐心與巧手。 |
|
藝術家 郝立仁先生(Benjamin) 郝立仁,跨學科創作的藝術家。郝氏於2011年獲香港藝術學院及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頒授藝術文學士,隨後取得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大學的跨學科藝術碩士學位。郝氏的作品及藝術計劃先後於香港、中國大陸、冰島、馬其頓、美國等多地展出與實踐,涵蓋社區藝術及環境生態藝術的策劃與創作。他的藝術創作旨在介入現有制度與系統,透過作品探討主流文化及意識形態如何影響我們對社會、自然環境和社群的認知。郝氏的創作不僅邀請觀眾重新審視個體與社群及自然之間的關係,更啟發人們反思既有的意識形態,激發對事物全新的理解與敘事方式。 |
查詢
請在辦公時間內致電教育部蔡小姐(2483 7105)或電郵至 suki.choy@kfbg.org
相關連結
- 嘉道理地球計劃: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及其網絡的合作夥伴和義工所創作的一個項目。綜合本園一直致力推動的環境保育、可持續生活及多元整體教育元素,計畫將帶來改變生命的學習體驗,讓人們與自然、自己以及互相之間從新連結;培養出在面對氣候變化,經濟不穩及其他挑戰時的那份韌性。
- 自然藝術活動:融入大自然中靜思,深化對美的覺察力,並透過藝術連繫大自然。本園舉辦不同種類的藝術活動,包括禪繞畫、寫生、木藝、展覽等,引導參加者創作自然藝術。參加者無須擁有藝術背景。
- 自然教育活動:你可以化身成動物偵探,探索野生動物的奧秘;以不同感官,發掘植物背後的美麗;或透過野外考察、實驗及木工製作,了解森林、樹木以至泥土的重要性,與大自然重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