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竟然是水獺的身份證

華夏大地

個體識別是動物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有用卻很具挑戰性的研究方法。例如,狗的鼻紋、大熊貓的腳印、猴子的面部特徵、豹貓身上的斑紋等,都能作為動物的「身份證」,用於個體識別。研究人員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加深對這些動物的種群動態及行為習性等的了解。

對於外表辨識度較低的水獺,使用紅外線相機和在野外尋找牠們的活動痕跡等一般調查方法並不能識別個體。不過,隨著近年基因分析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們可以利用糞便去進行個體識別。當食物通過水獺的消化道,部分管壁上的細胞會剝落並隨著消化道排出,因此從糞便中可以抽取到水獺的基因。本園最近在香港內后海灣的水獺研究便利用了這項技術,來分析水獺的種群數量和個體活動範圍。

我們在多對等位基因中抽取了七個微衛星(Microsatellite)進行分析。微衛星由重複的DNA序列組成,例如ACCACCACCACC就重複了四次,重複次數主要是遺傳的,但在個體間會出現差異。圖6是六個糞便樣本的兩對微衛星數據;雖然樣本3和4的微衛星A數據是相同的,但微衛星B的數據並不吻合,由此可見六個樣本屬於六隻不同的水獺。

利用這項技術,有研究人員發現臺灣金門的水獺種群每年有半數以上的新生水獺會在半年內 「離奇消失」。這可能是由於大部分淡水的生境承載量經已飽和,所以小水獺在成年後便要離開金門尋找新棲息地。

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水獺糞便。

研究人員在野外收集水獺糞便。

 

從樣本中提取基因。

從樣本中提取基因。

 

為提取的基因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

為提取的基因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

 

進行凝膠電泳來分離基因片段。

進行凝膠電泳來分離基因片段。

 

檢視紫外線顯影下的基因片段。

檢視紫外線顯影下的基因片段。

 

六個糞便樣本的兩組微衛星數據。

六個糞便樣本的兩組微衛星數據。

 

香港最重要的水獺根據地——米埔濕地。

香港最重要的水獺根據地——米埔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