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拯救到野放: 野鳥在野生動物拯救中心的康復旅程

動物故事

夏季來臨的同時,亦意味着我們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也進入了最繁忙的季節。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野生動物拯救中心,看看野鳥的康復工作是怎樣進行吧!

本園野生動物拯救中心的病鳥其實大部分也是非常普遍的原生野生鳥種,很多都是在市區或鄉村隨處可見的。 牠們被送來拯救中心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從巢裏掉下來的幼鳥,誤中老鼠膠,被流浪貓襲擊或是撞上窗戶的傷鳥等。

被送入拯救中心後,我們專業的動物護理團隊會立即仔細地檢查每一隻雀鳥,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一個傷患處。剛到埗的雀鳥大多處於脱水的狀態,所以我們會先為牠們進行皮下輸液。在處理一些懷疑骨折或消化系統感染的個案時,我們的獸醫會為雀鳥進行X光和內窺鏡檢查,以便對症下藥。我們會為每一位拯救中心的病鳥建立一份詳細的病歷和治療方案。按照不同的病情,我們會進行藥物治療、輔助餵食、包紮以及各種手術等。所有雀鳥都會在温暖的室内籠舍接受護理,直至病情有所穩定。

當雀鳥的情況開始好轉,便是計劃野放的時候了!這時候,雀鳥會被轉移到更大的户外籠舍。籠舍內會設置各種棲木和植物,以模擬野外生境。牠們會在這些籠舍內練習飛行,以及重新適應野外的環境和氣候。我們會定期為牠們進行健康檢查和飛行測驗,以確保每位病人都有良好的康復進度。

準備野放前,我們會就雀鳥的體能、飛行能力和覓食技巧等各方面進行評估。評估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進行,以決定該雀鳥是否適合野放。我們更會為一些品種進行環誌(配戴附有編號的腳環),以便野放後作識辨及由合作伙伴協助進行鳥類保育研究工作。

野鳥的救傷和復康工作絕不簡單,有些個案更需多於一年的時間。為增加獲救鳥類成功野放的機會,擁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員,以及完善的復康設施是缺一不可的。若不當照顧,野鳥很容易在康復期間變得親近人類和失去野性,繼而影響牠們野放後的存活。因此我們會以一些專業的方法,在護理期間減少與動物的接觸。這些方法十分複雜,所需的設備也十分講究。此外,本港所有的野生雀鳥都是受《野生動物保護條列》所保障,擅自處理或飼養任何野生雀鳥都是違法的行為!

當你遇到懷疑受傷的野鳥時,請先確定該雀鳥是否需要幫助。一些還在學習飛行幼鳥有時候會在地上徘徊,而親鳥其實很可能也正在附近觀察引導,這些情況都是不需要我們幫助的(更多詳情)。若確定野生雀鳥是受傷或生病,請立即致電愛護動物協會緊急熱線2711 1000、漁農自然護理處1823或本園2483 7200。盡快把傷病雀鳥送到野生動物拯救中心治理,才可以大幅增加雀鳥成功康復野放的機會。

 

剛被送中拯救中心的樹麻雀(Passer montanus)正在接受皮下輸液以防岀現脱水。(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剛被送中拯救中心的樹麻雀(Passer montanus)正在接受皮下輸液以防岀現脱水。(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需要定時輔助餵食的幼鳥正在臨時籠舍休息。能共處的雀鳥會被安置於同一籠舍,同類之間的自然互動有助降低牠們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所承受的壓力。(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需要定時輔助餵食的幼鳥正在臨時籠舍休息。能共處的雀鳥會被安置於同一籠舍,同類之間的自然互動有助降低牠們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所承受的壓力。(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需要定時輔助餵食的幼鳥正在臨時籠舍休息。能共處的雀鳥會被安置於同一籠舍,同類之間的自然互動有助降低牠們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所承受的壓力。(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不同年紀的幼鳥也會被安置在同一籠舍,這有時可鼓勵個體在圈養環境內進食。(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不同年紀的幼鳥也會被安置在同一籠舍,這有時可鼓勵個體在圈養環境內進食。(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一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正準備進行X光檢查,以及正進行內窺鏡檢查消化道的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一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正準備進行X光檢查,以及正進行內窺鏡檢查消化道的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一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正準備進行X光檢查,以及正進行內窺鏡檢查消化道的珠頸斑鳩(Spilopelia chinensis)。(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這個設置着各種棲木的大籠舍中正住着數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yncha)和喜鵲(Pica pica)。野放前,他們會在這裏鍛鍊覓食技能和適應野外環境。寬敞的籠舍有助動物護理員和雀鳥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避免野鳥變得親近人類。(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這個設置着各種棲木的大籠舍中正住着數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yncha)和喜鵲(Pica pica)。野放前,他們會在這裏鍛鍊覓食技能和適應野外環境。寬敞的籠舍有助動物護理員和雀鳥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避免野鳥變得親近人類。(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這個設置着各種棲木的大籠舍中正住着數隻黑領椋鳥(Gracupica nigricollis)、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yncha)和喜鵲(Pica pica)。野放前,他們會在這裏鍛鍊覓食技能和適應野外環境。寬敞的籠舍有助動物護理員和雀鳥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避免野鳥變得親近人類。(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職員正為即將野放的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配戴識辨腳環。只有政府認可的專家才可對野鳥進行環誌工作。(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 職員正為即將野放的家八哥(Acridotheres tristis)配戴識辨腳環。只有政府認可的專家才可對野鳥進行環誌工作。(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