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駐園藝術家計劃」旨在透過藝術促進團結公眾,並喚起我們與生俱來與自然的聯繫。在 2025 - 2026 年度,計劃邀請了本園植物保育部兩位擁有多年植物保育及繪圖經驗的園地主任李敏貞(Jenny Li)和楊偉江(Kelvin Yeung)擔任「駐園藝術家」,以《意.象——香港原生植物的多元描繪》(《意.象》)藝術展覽向公眾展示其創作成果,從而鼓勵觀眾跳脫傳統思維,通過科學與藝術的雙重視角重新認識我們身邊的原生植物。
藝術家的大自然之旅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多年來致力於植物保育工作,是香港同時涵蓋採收種子、培苗、種植、保育、科研和教育的非牟利慈善機構,對保育和推廣香港原生植物不遺餘力。兩位藝術家將以植物科學繪圖和傳統中國畫兩種截然不同、富視覺對比的藝術形式,描繪七種具代表性的香港原生植物:稀有及極危的二色石豆蘭(Bulbophyllum bicolor)、珍稀且鮮艷奪目的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受香港法例保護的大型喬木木蓮(Magnolia fordiana)、香港新分佈記錄穿心藤(Amydrium hainanense)、有「禾雀花」之稱的木質藤本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以及生長於大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唇柱苣苔(Primulina dryas)和裂葉秋海棠(Begonia palmata)。
我們期望《意.象》藝術展覽,以及比賽和一系列工作坊能成為您踏入香港原生植物奇妙世界的第一步,歡迎不同背景的觀眾從自身經驗出發,探索植物世界並與之連結。無論您是植物愛好者、藝術鑑賞家或是初次接觸香港原生植物的訪客,在欣賞自然美學的同時,也能反思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從而提升保育意識。
駐園藝術家
李敏貞(Jenny Li) 李敏貞畢業於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理學碩士課程。李敏貞曾於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胡秀英植物標本館從事與植物分類研究和植物學STEAM 教育等相關工作,並於2022年及2024年參與出版《香港原生植物圖鑑》系列。
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工作期間,她參與香港原生植物保育工作的同時繼續學習植物科學繪圖,現正修讀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舉辦的植物科學繪圖線上文憑課程。 於2024年,李敏貞於逾200年歷史的《柯蒂斯植物學雜誌》參與發表並擔任繪畫珍貴及瀕危的香港秋海棠(Begonia hongkongensis)植物墨線圖。她期望透過藝術展覽向公眾推廣植物科學繪圖和植物分類學的重要性。 |
![]() |
楊偉江(Kelvin Yeung) 楊偉江是一位專注於中國繪畫、篆刻和書法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之路曾受多位大師指導,包括張立強先生、區二連女士學習山水畫、李淨先生學習工筆畫技法、葉達先生學習花鳥畫、盧清遠先生學習嶺南派技法、萬偉良老師學習書法,以及隨林少萍老師學習篆刻。他的植物繪圖曾在東京書畫協會(2014年)、深圳仙湖植物園(2018年)和香港中文大學(2020年)舉辦的比賽中入選決賽。2022年,他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了首次個人展覽。楊偉江積極參與藝術社區,擔任石谿畫會委員會成員,並且是香港中國藝術會和南天畫會的會員。 |
![]() |
《意.象——香港原生植物的多元描繪》藝術展覽
日期:2025 年 10 月 10 日至 12 月 31 日
時間:上午 9 時 30 分至下午 4 時 30 分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藝舍
*如遇惡劣天氣,展覽可能會在未經通知的情況下暫停開放。
相片來源:H. Y. Lo, J. L. Zhang, M. C. Li, S. Gale, Y. W. Wong
查詢
請在辦公時間內致電教育部林小姐(2483 7276) 或電郵至 alice.lam@kfbg.org
相關連結
- 嘉道理地球計劃: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及其網絡的合作夥伴和義工所創作的一個項目。綜合本園一直致力推動的環境保育、可持續生活及多元整體教育元素,計畫將帶來改變生命的學習體驗,讓人們與自然、自己以及互相之間從新連結;培養出在面對氣候變化,經濟不穩及其他挑戰時的那份韌性。
- 自然藝術活動:融入大自然中靜思,深化對美的覺察力,並透過藝術連繫大自然。本園舉辦不同種類的藝術活動,包括禪繞畫、寫生、木藝、展覽等,引導參加者創作自然藝術。參加者無須擁有藝術背景。
- 自然教育活動:你可以化身成動物偵探,探索野生動物的奧秘;以不同感官,發掘植物背後的美麗;或透過野外考察、實驗及木工製作,了解森林、樹木以至泥土的重要性,與大自然重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