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黎貢山發現兩棲動物新種

華夏大地

物種豐富的高黎貢山

自1867年蘇格蘭籍動物學家John Anderson首次進入雲南高黎貢山的騰沖地區進行兩棲爬行考察起,高黎貢山一直是國內外兩棲爬行動物學者關注的熱點地區;過往大大小小的考察在騰沖已發現大量兩棲爬行動物科學新種,如疣棘溪蟾 Bufo tuberospinius、綠點湍蛙 Amolops viridimaculatus、雲南竹葉青Trimeresurus yunnanensis 等。


發現於騰沖的兩棲動物新種——騰沖掌突蟾 Leptolalax tengchongensis

近日,嘉道理中國保育部與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沖分局合作的生物多樣性考察又有驚喜發現:考察隊伍發現了一種兩棲動物科學新種。考察 人員通過結合形態特徵和分子生物學比對分析,確定它是一種未被命名的科學新種,並以其模式產地“騰沖”為其命名——騰沖掌突蟾 Leptolalax tengchongensis


       新種騰沖掌突蟾的特點是:背面散佈有好多紅色的小疣粒;體側有明顯的黑色斑塊。


騰沖掌突蟾有很好的保護色,在枯葉堆上不易被人發現。

新種騰沖掌突蟾的特點是體型很小,體長不超過3cm;身體背面散佈有一些紅色的小疣粒,體側有明顯的黑色斑塊。騰沖掌突蟾只生活在山區森林裡沒有被污染破壞的溪流,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


雌雄抱對,雄蛙的體型要比雌蛙小一些。

特別的求偶鳴叫聲

新種騰沖掌突蟾還有一個的特點是,雄蛙在繁殖季節期間的求偶鳴叫聲,非常類似於蟋蟀或者一些其它昆蟲的叫聲。在四、五月份的繁殖季節,在溪流邊能聽到很多這樣的叫聲,不熟悉的人可能還會以為是蟲子叫呢:起初夜間考察時,考察隊員一度在溪流灌叢裡根據叫聲去尋找這個「蛙」,而同行護林員嚮導則一度向考察隊員堅稱這只是一些蟲子叫,並不是蛙,直到考察隊員把這個蛙找出來,嚮導大哥也是吃了一驚。此次騰沖掌突蟾新種以及考察隊伍最近一些其他的新發現,都顯示當前整個高黎貢山地區的兩棲爬行動物物種多樣性還是被遠被低估;相信未來該地區野外考察工作將會繼續有不少新發現。


騰沖掌突蟾 Leptolalax tengchongensis


華西雨蛙雄性鳴叫_拍攝於騰沖自治。


腺角蟾雄性鳴叫_拍攝於騰沖曲石。


雲南竹葉青_拍攝於騰沖曲石。

所有圖片提供:楊劍煥/ 嘉道理中國保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