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南長臂猿的偶遇

華夏大地

霍泳儀 (助理行政主任)     嘉道理中國保育

參加嘉道理中國保育(KCC)的工作已近一年,由於工作崗位,這次還是第一次跟團隊參加野外大調查。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大調查這種工作對體能及攀山越嶺的要求高,所以團隊考慮了很久,才讓我這個女生跟隨進山做調查。
 
從九月初開始,KCC團隊開始著手準備一年一度的海南長臂猿大調查,預先視察環境,安排佈點和分工等。
 
那麼,我們先來瞭解調查的主角 -- 海南長臂猿。


兩隻海南長臂猿坐在樹椏上視察環境

長臂猿和我們人類都是靈長目,屬於類人猿。海南長臂猿 (Nomascus hainanus)相信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全球只有二十多隻,只分佈在海南島的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極危物種;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他們實行一雄兩雌配對繁殖,而家庭成員數量在長臂猿中可算十分龐大。

家庭群內的大小媽和諧共處,包括一隻幼猿

專家估計這種珍稀動物在1950年代的數量超過2,000隻,但是由於捕獵猖獗,生境受破壞的原因,在1978年只能確認7至8隻長臂猿殘存於霸王嶺,促使霸王嶺保護區的成立保護。我們團隊自2003年起和保護區合作,積極參與長臂猿保護。按照各種觀察分析,覺得人為干擾可能是種群發展的最大限制,因此在2005年開始資助保護區成立長臂猿監測隊,對猿群進行持續跟蹤。可幸透過14年的努力,現在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已翻倍,達四群,至少有26隻。


參與2016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的人員
(攝於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本次大調查總共五天四夜,由去年10月23日開始,到29日結束。考察隊約50個成員,除了KCC團隊和霸王嶺保護區外,亦包括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海南保梅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代表。10月23日出發前,KCC團隊為考察隊進行培訓及佈置,確保五天四夜的考察順利進行。

颱風莎莉嘉吹襲後的進山路況

不過,即使我們準備充足,都敵不上天公的威力。 那時剛好經過颱風莎莉嘉吹襲,山上的路況和訊號還沒有完全恢復,對大調查增加了難度。調查第一天,也是護林員在颱風過後的第一天進山,他們也不知道真實的路況是如何,對調查增加了一點未知數。眼見那些滑坡,亂石打滾,心中不免有點擔心。幾經辛苦,我們各組也趕到各自的駐點。 我參加的駐點分成四個小組,每天早上5點就跟著護林員摸黑爬山,好趕在破曉前到達位處高點的監測點。雖然在香港也爬過夜山,但是霸王嶺的原始森林不像香港山上的每條小路那麼清晰,有時沒有路,只能靠著方向感往前走。地上野豬的痕跡,小路邊白鷴的驚飛,蛙類的鳴叫,還有毒蛇的擋路,都為茫茫前路增加恐懼感。

幸好能趕在破曉前到達監測點,當我忙著收集地理資訊資料,看地圖認清方向的時候,忽然一聲突兀的叫聲從遠處傳來,起初我不以為然,怎知同行的護林員跟我說:「聽!這是長臂猿的叫聲。」雖然在培訓時聽過海南長臂猿的錄音,但是在野外真正聽到的叫聲是不同的,很震撼! 一開始是雄猿在叫,叫聲拉得很長,然後還有雌猿回應,科研人員稱之為合唱。雌猿的叫聲跟雄猿很不同,有點像人捧腹大笑的聲音。

大家來聽聽海南長臂猿的合唱!按此播放 ► 海南長臂猿合唱錄音
[0:00-0:25雄猿鳴叫;0:25-0:32雌猿鳴叫

我們連續聽了幾分鐘的合唱,迎來了日出,可能對當地護林員或者調查老手來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最特別的清晨,因為耳邊的不只有鳥叫,還有珍稀的海南長臂猿在合唱。海南長臂猿破曉時分開始鳴唱,上午11點後就很少叫了。中午會睡個午覺,然後到傍晚的時候會尋找合適的樹木準備晚上睡覺。他們不會下地,一生都在樹上活動,他們也特別喜歡高大的樹林。

我們運氣特別好,到第三次合唱的時候,聲音特別響,感覺他們在我們附近。我跟隨護林員一路向著聲音的來源方向追,但又怕驚動海南長臂猿,所以那時是又想跑得快,但又不可以發出聲響,真想那時輕功上身,一飛飛到海南長臂猿身邊。最後,我終於看見樹枝上有一團黑色身影,在樹間晃動,一會兒晃這邊,一會兒晃那邊,他還在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呢!其實這是海南長臂猿聰明的掩眼法,目的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好讓同群的母長臂猿和她們的小寶寶悄悄溜走。不過山路真的是不好走,所以只能讓他們揚長而去。真沒有想到,我竟然在第一次參加大調查的第一天就看到全世界只有二十多隻的海南長臂猿!
 
主管聽了我的彙報很高興:「恭喜你成為世界上少數能親眼看見海南長臂猿的人。」對呀!世界上能有多少人可以親眼看過海南長臂猿?如果我們不努力保護海南長臂猿,這種可愛的動物就會在世界上消失。難道我們還要置身事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