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胸織雀 ── 自然界的建築大師

華夏大地

全球有118種織雀(又稱織布鳥),一直被譽為自然界的建築大師之一,其精密的巢穴為人類提供不少創作靈感,不論是樹屋或吊床設計師都向牠們拜師學藝。最近,黃胸織雀就啟發了英國德蒙福特大學的機械工程師,以巢穴結構為藍本製造了一種利用咖啡杯蓋及飲料瓶等塑料垃圾、通過3D打印而成的磚塊,隔熱能力比一般磚塊高十倍,令所建的房子冬暖夏涼,更省電及減低碳足印。

織雀的鳥巢(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其實,築巢是雄性織雀的「鳥」生大事,牠們為的不是得到人類的認同,而是獲取雌鳥的歡心,成功繁殖下一代。我們可以從黃胸織雀身上了解這個五星級的家背後的故事。

 

由3,437條葉帶打造的愛窩

黃胸織雀呈葫蘆形的巢穴(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黃胸織雀呈葫蘆形的巢穴都是就地取材,雄鳥動工時會先在草、蘆葦、棕櫚、竹子等葉片的邊緣撕下一條條葉帶,用葉帶在固定物(如:樹枝,棕櫚葉甚至電線)上打結,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編織一個草環,再修築巢室,最後才完成朝下的管狀入口。

通常雄鳥都是在門廳還沒建成,巢穴還像一頂小精靈帽子的階段,就會開始拍動翅膀及鳴叫去吸引異性。雌鳥就會光臨各個巢穴後,挑選一個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如果沒有雌鳥垂青,雄鳥常常要把它的心血結晶拆掉,重頭來過,也可能會「落落大方地」讓給文鳥、麻雀、蝙蝠、攀鼠等入住。如果求偶成功的話,雄鳥才會完成巢穴,雌鳥就會充當室內設計師,添置羽毛等襯材以完善寑室。

黃胸織雀喜歡群居,一棵樹上可以築造多達60個巢穴,最高紀錄是超過200個。有人曾經把一個棄用的巢穴折開,發現巢穴用了一共3,437條葉帶編織而成,真的花盡心思。

 

房產地段及風水是關鍵所在

黃胸織雀巢穴(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正如全球億萬富豪之一的李嘉誠所說,房產投資秘訣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有研究指出,黃胸織雀巢穴的選址比手藝更為重要。營巢失敗主要歸咎於強風以及鳥蛋或幼鳥被蛇類和鼠類捕食,所以巢穴的位置越高,固定物越穩固,繁殖成功率就越高,如果巢穴被安置於帶刺的樹上就更好。

另一項研究指出,巢穴的管狀入口的方向都是一門學問。實驗中,在強風吹拂之下,如果管狀入口迎風的話,仿造的鳥蛋有更大風險會掉出來,而現實中,雄鳥也會把入口建在下風位置。看來織雀也懂一點「風水學」。

其實,它們築巢的才華不僅僅是天生的,更是熟能生巧,越有經驗的織雀越有本事建造安全及舒適的房子。

 

嘉道理在雲南那邦的鳥類保護工作

雲南熱帶邊陲小鎮 ── 那邦 (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黃胸織雀廣布於東南亞,但在中國卻十分少見,雲南熱帶邊陲小鎮──那邦是為數不多,有著穩定記錄的地方。除了黃胸織雀,那邦還分佈著紋胸織雀、線尾燕及9種翠鳥等明星鳥種。

2017年,在本園中國保育部及當地政府的引導與協助下,那邦村成立了那邦觀鳥協會,目的是推動社區參與式的鳥類保護。在協會的帶動下,當地人恢復種植水稻作為鳥類的補充食源,保留集體林及加強巡護以保護鳥類棲息地,更搭建鳥類觀測點讓觀鳥者有更好的體驗,鳥類保護意識大大提升。那邦觀鳥協會現在已有十多位成員,管理4個鳥類觀測點。得益於觀鳥旅遊業帶來的經濟收益,當地政府正積極探索自然保護和社區發展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在雲南政府及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國保育部的引導與協助下,那邦村成立了那邦觀鳥協會,目的是推動社區參與式的鳥類保護。

照片: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參考資料

BBC News. (2011). 研究發現鳥類需要學習才會築巢.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2011/09/110926_birds_nest

Craig, A. (2020). Baya Weaver (Ploceus philippinu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baywea1.01

De Montfort University. (2019). Bird nest inspires engineers to build new bricks from plastic was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mu.ac.uk/about-dmu/news/2019/november/bird-nest-inspires-engineers-to-build-new-bricks-from-plastic-waste.aspx

Madoc, G. C. (1956). An introduction to Malayan birds. Malayan Nature Society, Kuala Lumpur. (revised ed.)

Quader, S. (2006a). Sequential settlement by nesting male and female Baya weaverbirds Ploceus philippinus: the role of monsoon winds.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 37(4), 396-404.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1111/j.0908-8857.2006.03607.x

Quader, S. (2006b). What Makes a Good Nest? Benefits of Nest Choice to Female Baya Weavers (Ploceus philippinus). The Auk, 123(2), 475-486. Retrieved from www.jstor.org/stable/4090676

Winkler, D. W., S. M. Billerman, and I.J. Lovette (2020). Weavers and Allies (Ploceidae),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B. K. Keeney, P. G. Rodewald, and T. S. Schulenberg,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Retrieved from https://doi.org/10.2173/bow.plocei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