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野牛】雲南拉祜族,一個以獵虎聞名的民族為什麼能跟野牛和平共處?

華夏大地

保育雲南西雙版納的印度野牛是本園中國保育部的一個新項目。上次,我們介紹了這個獨特物種的10個 Fun Facts。這次講一講牠跟當地人的奇妙關係。

***

▲ 印度野牛體型健碩,四肢白色,體重可達1噸,是牛家族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

歷史上拉祜族以擅於獵虎而聞名,拉祜語稱虎為「拉」,用火烤香為「祜」,「拉祜」即「獵虎的民族」。既然拉祜族面對萬獸之王都無畏無懼,要捕獵牛科動物的巨無霸——印度野牛按道理也肯定難不到他們。

但有趣的是,住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的拉祜族人對印度野牛並不感興趣,奇跡般地在村寨周邊保存了一個印度野牛的種群。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育野生動物在中國僅分布於雲南西南部和西藏東南部,但隨著低地森林的破壞及狩獵威脅,雲南的種群只剩下約200頭,原本分布於雲南西面的高黎貢山的種群已消失,而藏東南的種群情況不明 (Ding et al. 2018)。

我們去年與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綠基會)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展版納勐海野牛保育項目,首次野外工作中我們主要通過社區訪問及生物多樣性快速調查,了解當地村民能與印度野牛和平共處的原因。

▲ 雲南省臨滄市南美拉祜族鄉的一個市集 (圖片來源:Jim Goodman)

 

拉祜族人與印度野牛的特殊情感

對勐海這個拉祜族的村民來說,印度野牛並不罕見。很多村民知道我們的來意後,都紛紛打開手機,手舞足蹈地跟我們分享他們邂逅野牛的照片及視頻,訴說他們的親身經歷。即使他們認為印度野牛是危險的動物,卻對牠們有種特殊的情感。 他們說,只要在那裡待上三天,一般就能見到印度野牛。此話一點不假,我們一個調查隊隊員甚至與一頭公牛有過「西班牙式的親密接觸」,落得一塊瘀青。

從有關東南亞狩獵文化的文獻中,我們得知大型貓科動物的肉其實並不好吃,獵人打虎是為了取牠的骨和毛皮賣錢,而有蹄類動物 (如野牛、水鹿和野豬) 則是獵人喜愛的獵物。我們的訪問及野外調查結果,也證明了當地村民是不折不扣的好獵手,不少大型動物都已經在當地滅絕。

那,為何他們偏偏放過印度野牛呢?

▲ 盜獵及非法貿易是東南亞印度野牛種群面臨的最大威脅,牠的肉被放上餐桌,部分內臟被當做傳統醫藥,牛角被製成裝飾品出售。

因為這裡流傳著一個民間傳說,說殺了印度野牛會招噩運,甚至會被天打雷劈。看來,當地村民深信印度野牛具有靈性,或者是有神靈庇佑。

其中一個參與我們調查的村民說印度野牛曾經闖入他家四公頃大、被1.5米高鐵絲網圍起的農地,把他種植的粟米吃清光,但他看來卻沒有一絲怨恨,只認為這是一件很自然,很普通的事。

▲ 印度野牛把粟米葉吃清光了,但對粟米穗卻不感興趣

拉祜族有萬物有靈的傳統信仰,這些信仰對村民和印度野牛的關係會不會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知名民族學家Damrong Tayanin曾研究靠近版納的老撾北部村落的傳統文化,並出版了《寮國克木族的狩獵及捕漁文化》一書,當中有描述道:「象、犀牛和野牛等動物不被獵殺,可能是因為這些動物與人類的守護神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獵殺這些動物會造成自然的失衡,危害獵人及其家人的安全。但獵殺兇勐動物,如大型貓科動物,則是允許的,因為牠們的神靈被認為是邪惡的。」

其實還一些物種也是由於宗教信仰被保育起來了,值得我們以後再給大家分享!

 

拉祜人與印度野牛的和諧生活

除了在精神層面的關係,拉祜人與印度野牛的生活也是交疊在一起的。

拉祜族小規模刀耕火種的傳統農業模式為野牛創造了有利的生活條件。 當耕地變得貧瘠,農民便會暫時放棄這塊農地,把生產轉移到新的地方。這些被閒置的農田很快就會長滿野草,然後長出高莖禾草 (如芒草) 和先鋒樹種 (如血桐)。林草鑲嵌的生境正正是印度野牛覓食和藏身之優良場所。

▲ 草地和林地鑲嵌式的植被

但在當地逐漸擴展的大型商業性農場意味著這種傳統土地利用模式的改變,對當地印度野牛的未來帶來重大挑戰。

現時勐海項目點的印度野牛關鍵棲息地裡面有兩個大型農場,一個是約1,000公頃的柿園,另外一個是約1,300公頃的橙園。柿園會利用除草劑清除印度野牛愛吃的雜草。橙園雖然實施人手除草,但會對橙樹噴灑防蟲劑,令印度野牛有機會吃或喝到被農藥污染的草或水。雖然有些農民相信印度野牛很聰明,不會去食帶有農藥的草,但這個說法我們未能考證。

另一方面,印度野牛闖入果園吃草或穿越農地時,魁梧的身體會把一些果樹苗推到或踩壞。每棵橙樹需要投資約600人民幣才開始收成,但現時的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機制只提供每棵橙樹25人民幣的補償。

話雖如此,但由於投資回報大,相信當地的商業性果園會越來越多,使印度野牛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

▲ 野牛最愛吃除草後長出來的嫩草

因此,如何加強當地社區對印度野牛保育的意識,讓社區以野牛為榮,是我們項目開展中極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我們將盡我們能力,讓版納拉祜族和印度野牛的和諧關係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 勐海項目點已在印度野牛出沒區域豎立宣傳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