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明天 ﹣海南長臂猿保育之路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屬下的靈長類專家組的長臂猿分組把2015定為國際長臂猿年,以聚焦各國政府、科學家、保育人士及大眾的力量,關注一直被忽視的小型猿--長臂猿。雖然類似的以某物種定為主題年,在保育界並不是新鮮事,但嘉道理中國保育(Kadoorie Conservation China, 簡稱KCC) 與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2003年起合作保育海南長臂猿多年,2015年亦是其重點推廣保育的一年,於是把握時機,在10月24日「國際長臂猿日」的週末,於最接近海南長臂猿活動範圍的居民點白沙縣青松鄉,與約20位從海南省會海口來的志願者、雲南省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沖分局代表等,在當地一所小學跟300位師生進行互動,通過攤位遊戲、話劇、壁畫、與長臂猿社區監測隊對談等節目,讓當地人更瞭解海南長臂猿及其保育需要。
遊園會過後便是重頭戲—海南長臂猿年度大調查,以查清長臂猿的數量及活動範圍變化,為更有效保護長臂猿提供依據。今年的調查,我們邀請了海南及雲南省多個保護區的代表參加,一行60多人在山上住上五日四夜,分九個駐點覆蓋長臂猿的活動範圍進行監測。每小組需於每天破曉前到達高處的監聽點,對長臂猿進行監聽、跟蹤、拍攝及記錄,包括鳴叫時間、方位、估算距離以及種類,以三角定位法進行數量估算。若有幸能目睹長臂猿的,更要記錄其數量、年齡級別及行為等。
海南長臂猿的鳴叫很特別:通常在破曉時份,全身黑色的雄猿醒來後便開始鳴叫以宣示其領域,當雄猿重覆及加強其口哨聲般的鳴叫,金黃色的雌猿便以高吭及激動的叫聲響應。雌雄合唱的聲音奇妙而複雜,震撼著整片森林。長臂猿以鳴叫方式與其他長臂猿個體進行交流:宣示領域、尋找伴侶、和加強伴侶間的默契。
經過一系列持久的保育行動,海南長臂猿由2003年調查所能確認到的2個家庭群及2隻獨猿共13隻,至剛完成的年度調查,確認長臂猿已增加到4群,共至少25隻;這也是科學界首次在野外同時觀察到四群海南長臂猿的存在!
長期數據顯明示,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正在緩慢但穩定地增長,而牠們的繁殖率是全球長臂猿種類裡面最高的,而且幼猿的成活率幾乎達到百分百。
拯救海南長臂猿是有希望的。我們會從政策上及經費上加強支持巡邏及執法隊伍,並在周邊社區普及宣教工作及推廣替代生計。只有堅持及不斷改良保育工作,才能讓這世上最瀕危的靈長類繁衍下去。
猴年將至,一起來認識彌猴與長臂猿之不同吧!
|
獼猴 |
長臂猿 |
分佈 |
分佈在亞洲和非洲北部 |
分佈在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由印度東北部至中國南部和印度尼西亞 |
分類 |
猴科 |
長臂科 |
共有23個物種,全部屬於獼猴屬 |
共有19個物種,分別屬於4個屬 |
|
生境 |
廣泛分佈在不同氣候的地區 |
生活在保護良好的低海拔至中海拔闊葉森林 |
描述 |
主要在地上生活 |
樹棲 – 終生生活在樹上,絕少下地 |
身軀較長 |
身體纖細,手臂很長,雙腿較短 |
|
有尾巴 |
沒有尾巴 |
|
食性 |
大部分獼猴屬的物種屬食果性,另外有些物種屬雜食性 |
食果性 – 以森林中成熟和多果肉的果實為主要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