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隱沒在大都市里的最後一群水獺
作者:嘉道理中國保育部
香港有四分之三的土地仍是郊野,更有百分之四十屬於法定保護地!雖然如此,香港的郊野面臨著許多威脅,不少原生動物已經變得稀少,包括今天的主角:頂級捕食者——歐亞水獺。
早在清朝的《新安縣誌》已經記載了在香港和深圳棲息著水獺。因為其皮毛緻密保暖,人們會在冬季捕獵水獺從而獲取獺皮。因為長久以來的捕獵,被當作「漁業害獸」 的撲殺,再加上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棲息地退化等,歐亞水獺在上個世紀後半葉起便逐漸地消失於大眾的視野。幸好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后海灣一帶的水稻田被改造成魚塘,米埔濕地更成為了自然保護區,香港的水獺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和相對安全的生境得以休養生息。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在米埔「重新發現」歐亞水獺後,在保護區內一直都有穩定的記錄。2018-2019年,有研究人員首次透過搜集水獺的便便進行DNA分析,在整個內后海灣(包括米埔)只發現了7隻水獺,顯示該地區的種群現狀實在不容樂觀!
因此,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下稱嘉道理)在2020年正式開展了香港水獺的調查及保護工作,包括一系列的紅外相機調查、野外調查、訪問調查、基因分析、社區宣傳以及培訓相關人員等。我們更與負責管理米埔自然保護區的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Hong Kong)合作,對米埔及周邊地區內的水獺進行長期監測和生態研究,目標是儘快掌握香港水獺的種群狀況和增加大眾的保護意識。
海岸生境全搜查 嘉道理自2012年起已經在内地開展水獺調查和研究,足跡遍及海南、廣東、雲南和四川。根據經驗,我們在全港一些最有可能有水獺出沒的地點進行野外調查並放置了紅外相機。岩石海岸、沙灘、紅樹林、溪流、魚塘、泥灘……目前為止已經在過百個地點設置了紅外相機,是香港史無前例的大型水獺調查。
|
水獺鏟屎官
為調查行蹤極為隱秘的歐亞水獺,除了佈置紅外相機外,尋找和採集水獺便便就是另一個主要調查手段。透過對糞便進行遺傳學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當地水獺數量和個體活動範圍等重要保育訊息。糞便越新鮮,當中的遺傳物質保存得越好。所以我們嘉道理「水獺鏟屎官」最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找到新鮮熱辣的水獺便便!
大家都知道水獺喜歡吃魚,但並不是有魚鱗魚刺的就是水獺便便。在以下圖片中,大家能猜得出哪些才是水獺的糞便呢?
答案是1、3和5。當中圖3、5的比較新鮮,顏色帶點綠的泥黑色;圖1則是比較舊的糞便,有點乾而且顏色變淺了;但依舊可以看到裡面的魚鱗魚刺。而圖2、4、6都是鳥類的「食丸(食繭)」,是鳥類吐出來、難以消化的食物。當中圖2和4是翠鳥的食丸,圖6則是鸕鷀的食丸。因為翠鳥和鸕鷀也是吃魚為主,所以它們的食丸也主要是魚鱗魚刺。但相比於水獺糞便,這些食丸為橢圓形或者球狀,而水獺便便則是條狀或者鬆散不成型。
便便身份證
在水獺進食後,食物通過消化道時,部分管壁上的細胞會剝落並混合在糞便中。因此,從糞便中抽取基因樣本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就可以估算出研究地區內的水獺種群數量和個體活動範圍等訊息。想知道更多有關我們分析水獺DNA的過程,歡迎閲覽網誌——便便竟然是水獺的身份證。
本地生態知識
在過去一年,我們也在香港進行了大範圍的訪問調查(也稱為地方性生態知識調查) 。訪問調查雖然聽起來技術含量較低,但絕對不要小看它的科學性,而且它能收集到的資料更加不是其它研究方法可以替代的!
訪問調查能相對快捷地對更大的區域範圍進行評估,當獲得曾經有水獺出沒的地點後,便可以針對性地佈置紅外相機以及開展糞便調查,以提高調查效率。此外,調查中還有機會獲得有關人為活動、環境威脅和變遷,甚至水獺繁殖情況等資訊。當然,儘管沒有水獺出沒的消息,也不代表那個地方真的沒有水獺,畢竟水獺是非常隱秘的動物!而且我們也必須小心求證,因為有不少人會把同樣經常在水邊出沒的紅頰獴誤認為水獺! |
不可或缺的社區宣傳及教育工作
雖然我們現階段主要集中資源去進行野外調查,但是社區宣傳及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就印發了一批以水獺保護為主題的掛曆派發給新界北部魚塘濕地以及其它水獺潛在棲息地附近的村民、漁民,同時跟他們講解一下水獺的知識。有些老村民都說要不是我們提起水獺,他都可能不會記得這種動物了,當話匣子一開更是一個小時說不完!
一年的工作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又來到水獺活動頻繁的季節,祝願我們的水獺鏟屎官今年能找到更多「香飄飄」的便便,儘快摸清這個小種群的狀況,為拯救香港最後一群水獺出一分力!最後,為大家送上兩段香港水獺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