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來最極端氣候的個案 - 颱風「山竹」的啓示
2018年的夏季,在香港錄得歷來最强的超級颱風,帶來洪水,停電以及對建築物嚴重的破壞。超强颱風「山竹」把數千棵樹木連根拔起,堵塞道路,導至翌日上萬居民無法正常上班工作。可是,巨大的樹木倒塌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城市的範圍。
圖一 香港人的幽默感:面對超級颱風「山竹」所帶來的嚴重樹木倒塌問題持輕鬆的態度。
在本園的山坡上,一群熱衷的科學家展開旅程去探討及了解極端氣候現象對香港本土植物帶來的影響,從而訂定出合適的種植方法,以幫助改善森林的健康及提升多樣性。
香港的森林十分脆弱。主要原因是自然植被的消失,導致生物多樣性和土壤質素急劇下降。加上多年來無數人為的山火,剩下來的次生林都是低恢復力的生態。
圖二 原生林與人造次生林的物種組成和面對極端氣候現象的適應力的大不同。
評估颱風「山竹」對香港森林帶來的影響
我們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為評估颱風「山竹」對香港次生林中植物的影響作研究,並剛發表了研究報告,同時亦對生態恢復適應力提出建議 (Abbas et al, 2020)。
為了評估破壞程度,我們運用氣象和遙測數據對颱風前及後森林的土地覆蓋率,地形變化和不同森林的演化期進行分析。
香港的森林,主要是由種植單一外來物種或再生的次生林而成,其物種種類不多。研究發現,與生物多樣性豐富的自然森林相比,這些森林的樹冠在颱風中遭受到更嚴重的破壞。這顯示,種植單一物種或次生林對抵禦強風暴的能力較弱。此外,位於高海拔的樹木亦較暴露於強風中,相對地損毀嚴重。
另一個主要發現是,次生林中的兩個常見種,浙江潤楠 (Machilus chekiangensis) 和白楸 (Mallotus paniculatus) 的生態環境非常相似(就其棲息地需求,生長方式,木材密度等等),固此,它們容易受到相同的蟲害和環境的威脅。這更說明香港的森林一般對自然災害的防禦力低。此外,因受真菌感染及結構問題,如分叉的樹幹,個別樹木的健康狀況不佳,並證明它們更容易被颱風連根拔起或嚴重受損。
有些情況,氣候現象能為森林帶來自然再生的機會。但是,對香港森林而言,這只是惡性循環的延續。因為我們的次生林的物種多樣性非常低,再生只能從非常有限的物種中得到幼苗。
因此,香港次生林加上單一的種植方法使它們極易受到極端氣候現象的影響,而且嚴重減弱了它們的恢復能力。這項研究表明,若要建立一個強健及具防禦性的森林,必須堤高樹種的多樣性。而這需要利用人工廣泛種植更多物種,尤如原始森林般。
氣候變化帶來越來越多不可預測的氣候現象,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超級颱風。要面對颱風的破壞,我們能做的是了解所帶來的影響並訂定出有效的森林管理。從而得到能抵禦惡劣氣候健康和多樣性的森林。這為我們及野生生物帶來福祉。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