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醜食物」 ——有些蔬果外表不中看,依然是美味及有營養的
消費者購買新鮮蔬果,規格往往被超級市場等零售店舖統一化,所有農產品都必需外表「一致」和「完美」。今天(2019年12月15日),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在中環7號天星碼頭中環農墟舉行「為好食物重新定義」講座及工作坊,講解如何透過辨識「好食物」的定義和選擇,舒緩食物浪費問題,並協助建構更健康食物系統。
食物的生產或銷售者,都有責任為消費者對農產質量作出把關。外表亮麗的產品也有敗絮其中的可能, 相對而言,許多看起來有一點醜怪的農產品,其質量,新鮮及營養程度往往也毫不遜色。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農業主任岑詠珊表示:「在農產品加工、分配、貯藏以至零售的銷售鏈中,蔬果即使在味道及營養上俱為完美,往往仍會因未符形狀、顏色、體積等所謂『標準規格』而被丟棄掉。許多自然界因素,均會造成農作物外貌的差異。如果消費者能包容蔬果的外表『標準』上的差異,就能有效減少糧食浪費。」
另外,過度追求作物具有完美外表,間接也鼓勵作物生產者和銷售者濫用化學農藥及防腐劑。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永續農業主任葉子林指出:「若消費者拒絕外表稍有差參的蔬果,那麼由生產至銷售鏈的各級從業員,自自然然就會設法『保證』產品外表符合消費者期望,形成當下在食物系統裡廣泛存在,濫用防腐劑及色素等添加劑來粉飾食物外表方法的情況。」
就本地農產品的「好食物」重新定義,本園提供以下的消費者貼士:
1. 最好的農產品,總會在本地市場找到
順應自然安排,按時序、氣候、環境來種植作物,總是最好最健康的。讓農作物在合適的環境成長,自然也會長得快、長得壯,並對病蟲害有更強抵抗力。農夫不時不植,就是其中一個保護農作物的最佳自然方法。
例如,每年的10月至12月,就是享用白菜、菜心、芥菜等十字花科類葉菜的最佳時機。此時,蠶食這些作物的害蟲黃曲條跳甲尙未活躍,即使不施農藥也能生長良好;如果換作在病蟲害頻繁的時期種植,施用農藥的機會也大幅提高。
2. 接納外貌小差異
蔬果的外表、味道及口感,均受多個自然環境因素影響而有差別。大多數情況下,輕微的花點或斑痕,以及外型彎曲或不對稱,並不影響蔬果的味道及營養,甚至標示著茁壯的作物是如何回應蟲咬或輕微的損傷,並自然地康復成長。認識蔬果外表差異的因由,有助我們反思食物的本質及改善食物浪費的問題。
以本地冬季時令作物甘筍為例,正常情況下,其根部應該是筆直、長條形的。不過,如果其根部發育時遇上硬土、小石塊等,容易出現開叉或拗曲現象。這些輕微的變形,其實只是配合外在環境而作出的修正。
3.賞惜素顏
蔬果隨着時間轉老變壞,只是自然現象,鮮果的食用期限更為短暫。對貯存期顯得過長、放置良久外貌仍沒有轉變的新鮮農產品,我們尤需提高警覺了。從老遠地方進口銷售的蔬果,背後代價往往就是多層式的包裝、耗能的冷藏系統,甚至是防腐劑的使用;蔬果運輸里程越長,衍生的影響就越大。事實上,香蕉、木瓜及士多啤梨等快速腐壞的鮮果,理應當季在地享用。
4. 認識真相,與農夫對話
外表未能孚合市場「規格」的農產品,並不一定醜陋,反之亦然,「漂亮」的亦不必然是好蔬果。對此瞭解最深刻的,莫過於每日在田上幹活的農夫。本地農墟是最好的溝通平台,讓農夫告訴大家為甚麼本地的新鮮農產品,外貌有時會與超市等零售點的蔬果有些不同。認識食物生產過程,做過精明環保消費者。
有關中環農墟:
墟期 :逢星期日
時間 :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地點 :中環7號天星碼頭
主辦機構: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以及多個本地有機農場。
公眾查詢: sla@kfbg.org
傳媒查詢: 薛敏 小姐
電話:2483 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