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與研究 - 動物保育
東黑冠長臂猿
動物保育 植物保育 保育地點 生態諮詢計劃 與本園自然保護區的合作研究 研究員 設施

學名:Nomascus nasutus

目:靈長目

科:長臂猿科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物種簡介
東黑冠長臂猿是中國7種原生长臂猿之一。該物種曾廣泛分佈於紅河以東的中國南部和越南东北部,但後來因爲捕獵、棲息地破壞等原因而數量銳減,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被認爲已經滅絕。2002,有研究人員在越南北部邊境地區的一片喀斯特森林中重新發現此物種。2006年,本園率領考察隊在中國境內重新發現牠,獲得中國首批東黑冠長臂猿的影像資料,並促成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邦亮保護區」)的成立。而這片橫跨兩國的喀斯特森林,迄今是東黑冠長臂猿在全球唯一的棲息地。

長臂猿一般在破曉時分開始鳴唱,這是調查長臂猿的黃金時間。考察隊每天要在凌晨出發,在險峻如刀山上的監聽點連續蹲守六七個小時,體力不支時只能輪流休息。

東黑冠長臂猿是典型的樹棲動物,有靈活的手腕和優秀的攀爬蕩躍能力。牠們主要以果實為食,偶爾也會取食樹葉和小動物。東黑冠長臂猿的生活以家庭為中心,牠們共同覓食、休息和守護領地。每個家庭一般由一隻成年雄性、兩隻成年雌性和牠們的後代組成。所有剛出生的寶寶全身黑色,雄性會一直保持黑色,而雌性在性成熟時(約8歲)則會變成黃褐色。成年後的長臂猿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去另覓伴侶組織新家庭。

公猿
母猿和幼猿

生存威脅
根據2021年的研究推算,東黑冠長臂猿的全球數量為74隻,分佈於橫跨中越邊境的一片不足5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森林裏。而國內的監測數據表明,2024年在邦亮保護區有39隻。這樣的極小種群有更大的滅絕風險,因此改善棲息地的质量,恢復東黑冠長臂猿的種群數量已经刻不容缓。

東黑冠長臂猿分佈圖,圓點顯示記錄到長臂猿家庭群(字母標識)的位置1

限制東黑冠長臂猿種群擴張的最大因素來自於棲息地的破碎化和退化。一方面,這片喀斯特森林已經接近最大承載量,它能提供的空間和食物已經難以容納更多的長臂猿,但它四周被河流、村莊和道路所包圍,並不利於長臂猿往外擴散。另一方面,保護區周邊的村民主要是傳統的農戶,而養殖山羊是他們的主要生計之一,可惜散養的飼養模式引致保護區內的植被被羊群破壞,不但妨礙植被的更新與恢復,還導致水土流失,令長臂猿的棲息地質量進一步惡化。

山羊擅長爬山,能到達保護區的深處啃食樹苗和嫩葉,妨礙森林的修復與更新

我們的保育行動
本園自2023年與邦亮保護區開展合作,從社會公眾、當地社區、管理部門、棲息地等多方面提升長臂猿保護。

1.促進社區參與式保護
通過走訪社區,瞭解當地環境、社區生計、保護意識等情況;為相關持份者建立溝通與合作的平台,促進邦亮保護區、周邊社區和鄉政府之間的對話與相互理解,共同推進長臂猿保護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為共同修復和管理長臂猿棲息地奠定基礎。

團隊與邦亮保護區人員下鄉了解民情

舉辦持份者會議,鼓勵不同持份者就長臂猿棲息地恢復和可持續羊養殖等議題進行交流

團隊在邦亮保護區展開棲息地恢復的前期工作,邀請專家對現有的長臂猿生境、退化的和植樹區的植被進行評估,結合當地生態和人為活動狀況,為棲息地修復提出建議。

本園植物保育專家與內地植物學家開展植被調查

為鼓勵現有養羊戶採用可持續的養殖模式,團隊邀請部分養羊戶到擁有先進技術的養殖基地參觀學習,進行深入交流和建立聯繫。同時,安排他們參觀和學習社區鳥塘的營造及經營、生態導賞、民宿營運等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的生計模式。

團隊帶領養羊戶參觀養殖基地

考察社區鳥塘的成功案例

在指導下,養羊戶開始圈養黑山羊並餵飼經改良的草料

 

2.提高公衆的保護意識
爲提高當地社區與公衆對長臂猿的認識,鼓勵更多人支持和參與相關機構的保育行動,本園舉辦了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宣傳教育活動。比如在2024年國際長臂猿日到來之際,本園與廣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廣西首府南寧市舉辦了爲期9天的「有猿相聚」主題活動,通過科普長廊、科普講座、紀錄片放映、有獎集章攤位遊戲和工作坊,讓更多人關注長臂猿的保護。

「有猿相聚」主題活動吸引了衆多訪客,促進了公衆對保育工作的參與

專家向公衆介紹中國的長臂猿

孩子在長臂猿冰箱貼工作坊動手完成的作品

紀錄片《方舟:東黑冠長臂猿》揭開東黑冠長臂猿神秘的面紗

針對保護區周邊的兒童和青少年,團隊與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以下簡稱「美境自然 」)合作舉辦爲期5天的「猿鄉童行——十一青少年長臂猿自然教育營」,以及在靖西市第九小學舉行「猿夢啟航」科普進校園活動。透過一系列兼具科學和趣味性的活動,向青少年普及了生活在自己家鄉的長臂猿以及人類對牠們的影響,以提升他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和動力。

猿鄉童行——十一青少年長臂猿自然教育營

「猿夢啟航」科普進校園活動

科普進校園活動包括科普講座、遊園會和主題展覽參觀,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學習

在社區宣傳活動中也會派發精美宣傳品,例如年曆、T恤和布袋,吸引不同群體關注

團隊還請藝術家在保護區管護站外墻繪上長臂猿主題壁畫,美化村落的同時也提高了村民對於擁有長臂猿的自豪感

壁畫展示長臂猿的家庭結構和牠們樹上活動的姿態

Source: 
1. Wearn, O. R., Trinh-Dinh, H., Ma, C. Y., Khac Le, Q., Nguyen, P., Van Hoang, T., ... & Duc Nguyen, T. (2024). Vocal fingerprinting reveals a substantially smaller global population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cao vit gibbon (Nomascus nasutu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Scientific Reports, 14(1),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