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及華南地區淡水龜保育
龜與人類社會的歷史淵源
遠在哺乳類動物及鳥類進化之前,龜已是世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古往今來,龜經常出現在各國文化的神話或傳說中。儘管內容各異,但龜的形象均帶有傳奇色彩,或被描寫成「頂天立地」的神聖生物,或被視為「世界」或「宇宙」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龜的形象還融入當時的政治經濟體制,如甲骨文中的「龜」象徵神秘與占卜,漢朝時龜被視為財富的象徵用於貨幣(「龜貝」),唐朝的官制「龜鈕印」代表權力和地位。龜在古代文化中的應用和象徵意義隨時間演變,到了明代,龜開始與負面意義關聯,其象徵意義亦由原先的「神秘」、「權力」、「祥瑞長壽」演化至「懦弱」及「緩慢」,影響了通俗語的使用,如「縮頭烏龜」。
龜的象徵意義的轉變一定程度體現了社會價值觀的演變。雖然難以得知這種轉變多大程度影響了人類對龜的態度,能夠確定的是,由於持續的棲息地喪失及人為過度捕抓,龜隻種群數目急劇下降。中國擁有35種龜,是龜類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不幸地,這些物種均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列爲瀕危或極度瀕危等級。 全球而言,龜隻的處境亦同樣嚴峻——幾乎一半的龜類物種被《IUCN物種紅色名錄》列為受脅物種,部份物種更已絕種;龜類已成爲世上最瀕危的脊椎動物類群。
在香港,龜的生存情況如何?
香港有五種原生淡水龜,均受香港法例保護。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屬受保護野生動物,任何人士除獲特別許可證,禁止捕獵、管有或售賣。盡管作為受保護物種,牠們的處境不容樂觀。
大頭龜 | 三線閉殼龜 | 眼斑水龜 | 烏龜 | 中華鱉 | |
香港生物多樣性現狀評級1 |
高滅絕風險(HR) |
中滅絕風險(MR) | |||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2 |
極度瀕危(CR) |
瀕危(EN) |
|||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 |
極度瀕危(CR) | 瀕危(EN) | 易危(VU) | ||
CITES附錄4 |
I |
II |
III5 | N.A. |
1 Or, C.K.M. & Chan, B.P.L. (Eds.) (2025). The State of Hong Kong Biodiversity 2025《香港生物多樣性現狀評級 (2025)》. WWF-Hong Kong.
2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部(www.mee.gov.cn)發佈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2023) 》(於2025年7月9日存取)
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https://www.iucnredlist.org/ (於2025年7月9日存取)
4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附錄 :https://cites.org (於2025年7月9日存取)
5中國將該物種列入CITES附錄 III,同時請求其他締約方合作監管國際貿易。
大頭龜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 別名:平胸龜、鷹嘴龜
- 分類:平胸龜科Platysternidae,平胸龜屬Platysternon
- 成年外形:頭部大且尾部粗長,頭尾均無法縮入背甲内。上頜如鷹嘴般呈鈎狀,身形扁平,四肢及爪部發達。成年龜體背甲長可達25厘米。
- 幼龜特徵:幼體的腹甲呈鮮明橙紅色,佈有明顯黑斑,眼睛後方具金黃色和黑色條紋。隨個體發育,這些鮮豔的顔色會逐漸褪去。
- 食性:以魚類、淡水甲殼動物、軟體類、昆蟲等為主,也會攝食果實和種子。
- 生境:棲息於山地急流、高地河澗中的石縫及深潭,喜歡清涼急湍的溪流環境。
眼斑水龜Sacalia bealei
- 別名:六眼龜、眼斑龜
- 成年外形:背甲呈棕色,頭部後方具兩對顯著的眼狀斑紋,此特徵被認為是防禦性擬態,有助擾亂天敵。雄性頭部呈深褐至黑色,頭部及腹甲周邊區域佈有較多細小黑色斑紋,頸部與前肢具紅色條紋;雌性頭頸則為淺棕色、頸部條紋呈黃色。成龜背甲長可達18厘米。
- 幼龜特徵:幼龜眼後方的眼狀圓斑呈黃色,隨著個體成長,眼狀斑紋會逐漸變成棕色。
- 食性:雜食性,食譜涵蓋魚類、淡水甲殼動物、蛙類以及陸生和水生昆蟲,也會攝食果實及種子等植物。
- 生境:山澗溪流,偏好流速緩慢、水質清澈的河溪。
烏龜Mauremys reevesii
![]() |
|
三線閉殼龜 Cuora trifasciata
![]() |
|
中華鱉 Pelodiscus sinensis
![]() |
|
香港淡水龜面臨的威脅
香港淡水龜正面臨多重嚴峻威脅,導致其野外種群數量銳減,甚至瀕臨全球性滅絕。首要威脅來自盜獵,寵物、野味及傳統中藥市場對龜隻的需求大增,促使不法分子在野外大肆非法捕獵。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11至2020年間在本港河溪搜獲逾1,000個捕龜籠,足見盜獵情況猖獗。其次,入侵物種構成重大壓力。原產於美洲的紅耳龜(又稱巴西龜)作為受歡迎的寵物及宗教放生活動對象,被放到野外后,憑藉強大的生存及繁殖能力已遍佈全港淡水生境,令許多原生淡水龜難以在棲息地及食物資源上與其競爭。
此外,棲息地退化同樣致命。本地原生淡水龜依賴潔淨的河溪、水池及池塘棲息和覓食,然而污水、家居廢物及建築廢料等污染物引致溪流水質變差,使作為龜隻食物來源的水中生物難以存活。多重威脅共同導致本港淡水龜野外種群的急劇衰退。
![]() |
![]() 垃圾污染威脅水中生物的生存 |
![]() 全港淡水生境不乏紅耳龜的身影 |
本園的龜類保育工作
由於淡水龜的生存處境面臨巨大威脅,許多地方卻缺乏具針對性的保育措施,有鑒於此,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本園)在過去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香港和華南地區的淡水龜類保護,開展了一系列保育項目。
大頭龜保育
為進一步加強對香港及華南地區極度瀕危物種大頭龜的保護,本園啟動了嶄新的保育項目,旨在監測野外種群狀況及推廣淡水龜保育工作。項目將透過為野生個體植入微晶片、識別盜獵活動以提升保護力度,並開展基礎生態研究,協同推進這類高滅絕風險物種的存續保育。
![]() |
![]() |
金錢龜保育項目
自2001年起,本園與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攜手推行金錢龜保育計劃,致力保護香港金錢龜的棲息地和碩果僅存的零碎族群。與此同時,我們亦開展遷地繁殖保育計劃,以增加金錢龜的數量。我們已啟動遷地繁殖計劃,旨在建立保障族群,並透過未來的野放行動增加本地金錢龜的數量。
為預備未來的放歸計劃,本園與相關持份者合作,識別並監測未來放歸的重要地點,同時制訂《疾病風險分析》程序,以盡量降低意外將疾病傳染給現有野生族群的風險,並制定有效的放歸計劃。
![]() |
![]() 本園持續清除非法誘捕籠,這一直都是一場和偷獵者的長期戰鬥 |
非法龜類貿易拯救工作
本園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已成立31周年,多年来處理了大量檢獲的龜隻。这些龜隻大多經非法途徑入口香港,或由本地市民所非法管有,由漁護署檢獲後轉送來本園設施,接受健康檢查及臨時照料。
在有關當局和法庭執法及進行調查期間,我們會為這些動物提供健康檢查、合適的治療和妥善的飼養環境。待有關案件正式結束後,我們會為牠們尋覓安全的居所;部分龜隻會被遣送回原生地,部分則會被送到其他保育機構作為終身居所。例如,2018年,60 隻日本「國寶」琉球黑胸葉龜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在香港國際機場被截獲,經漁護署將轉交本園暫時托管。及後,中心聯繫日本政府相關部門,並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管理機構的協助下,於同年3月份將龜隻運返日本。
![]() |
![]() |
![]() |
除了香港,本園的嘉道理中國保育項目(KCC)也與中國内地的保護機構合作,共同開展針對性的保育行動。
拯救極度瀕危的雲南閉殼龜
![]() |
![]() |
雲南閉殼龜 Cuora yunnanensis |
雲南閉殼龜於1906年在中國雲南省被首次發現,是受特定的國家及國際規例保護的珍稀物種。令人心痛的是,牠們曾因過度捕獵而一度被視爲在全球滅絕,已知的分佈點亦受開發破壞。 直至2004年,有報導指在市場發現一隻活體閉殼龜。KCC與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開展合作項目,投入相關工作三年後,於2008年發現一個雲南閉殼龜的野生小種群。
![]() |
![]() 調查雲南閉殼龜的潛在棲息地 |
為拯救這種稀有的雲南特有龜種,避免其「第二次滅絕」,KCC開展了雲南閉殼龜的野外研究和保護工作,以及遷地保育繁殖以作野放。相關行動包括: 協助設立雲南閉殼龜保護區;根據基因研究結果,編製整個人工繁殖種群的譜系;加強向政府、科研界及公眾推廣閉殼龜保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提升各界的保育意識;以及爭取政府支持保護雲南閉殼龜已知分佈地區及其他潛在棲息地點。
海南島淡水龜類基線監測
在龜類保育基金會的資助下,KCC曾於2011年連同當地保護區人員對海南島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淡水龜類進行了多樣性調查。透過野外實地調查與訪談方式相結合,結果顯示鸚哥嶺擁有豐富的淡水龜資源。然而,由於人為捕獵和棲息地遭受破壞,當地龜類種群數量已變得極為稀少。調查結果確定了關鍵的龜類保育區域,並在這些區域展開定期巡邏,以打擊偷獵活動。
![]() |
![]() |
龜類小檔案
- 龜沒有牙齒,而是像鳥類一樣,有尖銳的喙以咬碎食物。
- 龜沒有聲帶,但仍能發出「嘶嘶」聲和「哼」聲。
- 龜殼內有神經末梢,可以透過龜殼感受痛楚。牠們的角質盾板和人類指甲(角蛋白)的物質相同,能作為硬殼龜隻的防禦「盔甲」。
- 龜的嗅覺靈敏,有時會利用氣味來溝通。
- 龜的視力良好,可察覺紅色及橙色。
- 龜沒有外露的耳朵,但其眼後的鱗膜下藏有內耳。
- 龜殼由50至60種不同的骨骼組成,上層連接脊椎稱為背甲或背殼,而下層則稱為腹甲或龜板。
保護龜類,我們可以做什麽?
- 不購買野生捕捉龜隻及其製成品,以領養代替購買,以免鼓勵偷獵行爲;
- 不放生外來物種,以免對原生淡水龜造成競爭威脅;
- 不污染河溪,組織或參與河溪清潔活動,為淡水龜提供安全乾淨的棲息地;
- 向漁護署 1823 舉報違法捕龜籠及捕龜行為;
- 向認可的組織捐款或投身義工服務,以支持龜類保育工作。